• 彭水首頁>新聞頻道>時政>
    §當前位置: 彭水首頁>新聞頻道>時政

    現代農業鋪畫卷 山鄉巨變繪新景

    彭水讓鄉村美起來村民富起來

    發布時間:2021-10-2509:44:40
    近年來,彭水嚴格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以實現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為突破口,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為重點,以深化農村改革為基本動力,全面推進鄉村產業振興,推進農業質量提高、農村文明進步、農民增收致富。

    重慶彭水網融媒體記者 李亞軍)現代農業鋪畫卷,山鄉巨變繪新景。

    近年來,彭水嚴格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以實現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為突破口,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為重點,以深化農村改革為基本動力,全面推進鄉村產業振興,推進農業質量提高、農村文明進步、農民增收致富。

    據統計,2021年上半年全縣農業總產值183億元、農業增加值104億元,分別增長7.5%、6%,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98元,增幅13.2%。

    產業振興,正成為鄉村振興的強勁引擎,讓鄉村越來越美、村民越來越富。

    烏江畔,善感鄉周家寨一座座鄉間小樓鱗次櫛比,依水而建,青山綠水相映成趣,景色如畫。融媒體記者  趙 勇  攝影


    提質增效

    壯大鄉村產業

    “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在長生鎮,稻田養魚正成為群眾增收的“法寶”。

    近年來,長生鎮積極探索產業新路子,引進重慶派谷農業開發公司實施以生態觀光農業為主的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在長生鎮開展稻田養魚試驗面積約200畝,實現了稻魚雙豐收。如今,養殖了龍蝦、甲魚,投放魚苗20000尾,豐富了稻魚共生的水產品種類,進一步提高效益。

    同時,通過土地流轉、購買勞務等方式帶動40戶600人,預計帶動農戶戶均增收達5000元左右,廣泛地調動了稻農發展產業的積極性。

    產業興則百姓富。為進一步推動產業提質增效,我縣結合實際,制定“1+6”產業振興政策,著力發展糧食、蔬菜、紅薯、烤煙、中藥材、生態漁業6大產業,啟動實施鄉村產業“213”工程,大力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深入實施特色產業提升工程,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今年,全縣鄉村產業持續壯大。穩定種植紅薯30萬畝,涉及農戶8.7萬戶,規模加工主體達28家,年加工鮮薯15.8萬噸,預計實現年產值56億元;種植烤煙6.7萬畝,涉及農戶1560戶,預計實現烤煙全產業鏈產值5億元,戶均增收約1346萬元;新增中藥材面積1.5萬畝,全縣在地面積達8萬畝,建成中藥材初加工廠2家,實現產值2億元,帶動農戶7500戶。此外,2021年投入資金6332萬元配套完善全縣375個產業基地共計159公里產業路,將打通產業“最后一公里”。

    鞍子鎮打造美麗的梯田圖景。                    通訊員  冉 林  攝影


    品牌打造

    做靚特色農業

    日前,重慶市知識產權局發布2021年度重慶市商標品牌擬獎勵名單,“彭水小米花生”作為獲獎的2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之一,將獲得50萬元重慶市商標品牌獎勵。這已是連續三年我縣地理標志商標獲得重慶市商標品牌獎勵。

    品牌打造已成為彭水助推特色農業發展的有力抓手。

    近年來,彭水實施農產品“三品”工程,著力打造彭水品牌。大力實施品種工程、品質工程、品牌工程,積極引進培育優質新品種作物,加強地標產品認證和管理,著力打造彭水品牌,讓彭水農特產品更好地融入市場,發展壯大。

    做強做靚品牌強農工程。全縣市級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25個,2021年新培育推薦國家級“一村一品”示范村1個、市級“一村一品”示范村6個(認定中)2021年新獲批“綠色食品”8個,全縣有效期內“兩品一標”產品累計達80個,龍須晶絲苕粉作為央視“品牌強國工程一鄉村振興行動”的8個重慶特色農產品品牌之一參與推介。

    同時,做優做新農業新型經營主體。持續加大經營主體政策支持,2021年投入4831.2萬元支持142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產業。2021年新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23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累計達965家,其中地標羊肚菌種植專業合作社、洪妹孔雀養殖專業合作社2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獲“國家農民合作社示范社”稱號;新培育家庭農場3家,家庭農場累計達193家;新培育市縣級龍頭企業3家,培育農業產業協會1個,有縣級及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2家。

    “優質企業+特色品牌”,正成為另一張彭水名片,持續推動我縣特色農業發展。

    深化改革

    集體經濟富農

    保家鎮清平社區,通過“公司+農戶+村集體經濟”模式,成立村集體經濟組織,采取土地入股、產業發展資金投資等形式發展白茶產業,如今,每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7萬元。

    龍射鎮采用“合作社+村集體經濟+農戶+訂單種植”的模式,發展辣椒種植面積1500畝,建立兩個種植示范片,涉及4個村社區,帶動農戶930戶,預計戶均增收5000元以上,村集體經濟收入20萬元以上。

    大埡鄉大埡村全面開發集體資源,利用全村果林、田地資源,成立村果蔬專業合作社,2019年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10萬元,2020年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8.4萬元,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

    ……

    這樣的成果得益于彭水不斷深化農村改革,著力消除“空殼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扎實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面完成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確認及股權設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賦碼工作,已清產核資農村集體經濟資產389億元,“一人一股”設置63.8萬股,發放集體經濟股權證書159萬冊。

    ——扎實推進“三變”改革??偨Y推廣善感鄉周家寨村、諸佛鄉廟池村“三變”改革試點經驗,2021年投入1220萬元穩妥擴大“三變”改革試點范圍至57個村(社區)。

    ——扎實推進“三社”融合發展。按照有資產、有能人、有產業、有制度的“四有”標準,引導基層供銷社與村級集體經濟組織開展“村社共建”,全縣100%的脫貧村和98.6%的行政村有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常住農戶“入社入會”93946戶,“入社入會”率達78.1%。

    同時,彭水全面推行村黨組織書記通過法定程序擔任村委會主任和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經濟組織負責人,80%以上村干部帶頭入股或直接參與集體經濟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突破1500萬元,其中最高的達100余萬元,村集體經濟得到發展壯大,群眾實現脫貧增收。


    分享

    手機閱讀    |    返回首頁